時間:2025年09月10日 08:30
來源:北大荒集團黑龍江創業農場有限公司
作者:潘愛龍
點擊量:
本網訊(潘愛龍)金秋九月,稻浪滾滾。在創業農場廣袤的黑土地上,58萬畝稻田正孕育著沉甸甸的希望。連日來,一場別開生面的糯稻品種推介會在這片豐收在望的田野間拉開帷幕——農場農業發展部聯合墾豐種業創業分公司,將“課堂”搬進田間地頭,組織近千名管理區農業技術員、種植戶代表,實地觀摩14個優質糯稻品種的生長風貌,為明年選種播種提前“把好脈、定好向”。這場接地氣的推介會,不僅是對農場全年糯稻品種試驗成果的集中檢閱,更揭開了創業農場以科技為筆、以土地為卷,持續筑牢糯稻產業根基的生動實踐。
回溯今年年初,為打破粳糯稻主栽品種單一、區域適配性不足的行業瓶頸,農場在第七管理區精心規劃了14塊糯稻品種試驗田。從春日里的選種育苗,到夏日里的灌溉施肥,再到秋日里的灌漿成熟,農業技術人員全程跟蹤記錄,圍繞品種的產量潛力、抗逆性能、生長性狀三大核心維度,展開了一場歷時近一年的“品種大考”。株高多少、分蘗能力強弱、抗病性如何、結實率高低、穗粒數多少……每一項數據都被詳細記錄在案,成為篩選適宜本地氣候與土壤條件優良品種的“硬指標”。
“你看這田裕3,分蘗數比普通品種多1-2個,穗粒飽滿,今年預計畝產能超1300斤!”在試驗田現場,墾豐種業創業分公司的技術人員手持測產工具,向參會人員細致講解。田間地頭,不同品種的糯稻形成了鮮明對比:有的植株挺拔,抗倒伏能力突出;有的葉片翠綠,抗病性表現優異;有的稻穗沉垂,結實率讓人眼前一亮。技術人員不僅現場展示了不同品種的植株樣本,還結合全年試驗數據,分享了實際種植案例——從播種時間、水肥管理技巧,到病蟲害防治要點,再到預期經濟效益,每一個細節都講解得通俗易懂,讓種植戶們聽得明、學得會、用得上。
“以前選種全靠經驗,今年看了試驗田,心里有底了!”種植戶王建國拿著不同品種的稻穗仔細對比,難掩興奮,“這天隆糯389看著就好,抗病性強,管理起來省心,明年我打算種個300畝!”在互動交流環節,種植戶們圍著技術人員踴躍提問,從品種適應周期到市場收購價格,從種植成本控制到配套技術支持,技術人員一一耐心解答,現場氣氛熱烈而務實。
這場推介會的背后,是創業農場深耕糯稻產業二十余載的堅守與創新。作為建三江糯稻版圖的“核心引擎”,農場目前81%的土地種植糯稻,卻曾長期面臨主栽品種單一的困境——建三江區域龍粳57 種植比例超80%,品種同質化嚴重制約著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此,農場自2023年起便著手構建“選育—試驗—推廣”一體化的品種體系:從小區對比試驗到大區示范種植,成功推廣龍粳57、龍粳1823、墾川糯135等優質品種,每個品種種植面積均超3萬畝;聘請錢前院士擔任“院士場長”,打造高水平試驗基地,并聯合古越龍山、五芳齋等企業定制化研發品種;同時推進56萬畝綠色水稻、1萬畝有機水稻認證,與和糧集團、蓋亞農場探索建立追溯體系,讓“好品種”真正產出“好品質”。
如今,隨著14塊試驗田的優選成果逐步落地,創業農場正加速推動糯稻產業從“種得好”向“賣得好”“效益好”轉變。下一步,農場將通過實收實測,不同糯稻品種產量的直觀對比,進一步驗證品種產能,持續引進生育期短、抗逆性強的優質品種,優化種植結構;同時依托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管控、高科技投入的優勢,延伸加工、銷售產業鏈條,吸引更多域外頭部企業開展訂單合作。
田間的稻浪還在翻滾,豐收的序曲已然奏響。這場田間地頭的推介會,不僅為種植戶送上了“選種指南”,更彰顯了創業農場以科技賦能特色農業發展的決心。未來,更多優質糯稻品種將在這里落地生根,為農業增效、農戶增收注入強勁動力,讓這片浸潤著糯香的黑土地,在全產業鏈發展的道路上結出更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