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年09月22日 09:25
來源:北大荒集團黑龍江創業農場有限公司
作者:潘愛龍
點擊量:
本網訊(潘愛龍)金秋時節,創業農場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今年以來,創業農場深入貫徹集團、分公司“保秋糧、奪豐收”的戰略部署,緊扣“減損、節本、提質、增效”核心原則,充分依托作物成熟期早、秋季作業周期長的獨特優勢,將分段收獲作為保障糧食豐收的關鍵抓手,全力以赴確保每一粒糧食都能顆粒歸倉。
割曬先行 奏響秋收“沖鋒號”
早在9月初,創業農場便未雨綢繆,多次召開秋收專題部署會,統一全體干管人員思想,將機收減損理念深度融入“三秋”工作全過程。嚴格按照集團和分公司的工作要求,提前謀劃布局,制定詳盡可行的秋收實施方案。在秋收作業推進中,農場通過開展水田機收損失率專項檢測對比,反復實踐驗證后,總結出“割曬 + 拾禾”的分段收獲模式——這一模式被認定為當前節糧減損的“最優解”。它不僅能顯著提升農業機械使用效率,助力搶抓農時,推動新糧提早上市、為種植戶增收添利,更能為后續高標準農田改造工作贏得寶貴時間。
“水稻割曬后,只要趕上三四個晴天,谷物水分就能快速下降,緊接著進行拾禾脫粒歸倉,完全不用擔心后期可能出現的水稻倒伏災害,也能避免早霜導致的谷物掉粒損失。而且這種方式收獲的稻谷,儲藏安全性更高,品質也更有保障。今年氣候條件好,光照充足,水稻長勢喜人,增產豐收絕對是板上釘釘的事!”種植了300余畝水稻的農場第二管理區種植戶田曉軍,言語間滿是豐收的自信與喜悅。
標準為基 筑牢秋收“保障網”
要將豐收的糧食及時、安全收回,充足且高效的收獲機械力量是核心支撐。今年,創業農場充分用足用好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與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科學統籌國家補貼資金與農場自有資金,精準購進一批秋收抗災機械,為秋季收獲工作筑牢了“機械屏障”。同時,為杜絕因生產環節作業不規范造成不可逆的糧食損失,農場提前組織農機技術骨干與操作人員,對秋澇防控所需機具設備開展全面檢修維護——重點對拖拉機、履帶式收割機、半鏈軌等抗災關鍵機具進行細致保養,確保每一臺機具都能以最佳技術狀態投入秋收作業。
農場還充分發揮農機服務效能,對全場后勤保障車輛及外引機車實行統一規范化管理,安排集中停放至指定區域,方便種植戶按需雇傭;同步配備機收減損流動服務車,隨時提供技術支持。此外,積極引入外部優質機車參與秋收,確保在作物最佳收獲窗口期內,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推進收獲作業,讓豐收的糧食“應收盡收”。
宣訓并舉 凝聚減損“向心力”
創業農場始終將機收減損技術推廣作為重要工作,定期邀請農業專家開展秋糧機收減損田間損失率專項檢測活動。通過對比三種主流收獲方式的損失率、細化五項核心檢測指標,并結合農場作物品種、種植面積、預估產量、農機機型等實際情況精準測算,有效降低了水稻田間收獲損失,進一步提升了耕地糧食產能與綜合效益。
在關鍵農時節點前,農場還會結合生產實際組織開展機收減損專項活動:一方面加大對糧食作物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指導意見及相關作業標準的宣傳力度,通過召開現場觀摩會、技術培訓會、舉辦機車減損技能比武等活動,生動講解分段收獲技術的優勢,幫助種植戶樹立“割曬提質、減損增收”的意識;另一方面借助微信群、官方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廣泛傳播,精心制作并轉發以節糧減損為主題的短視頻、明白紙等宣傳材料,真正實現“良策良法到田、關鍵措施到戶、技術要領到人”。同時,持續加強機收減損技術培訓,不斷提升種植戶與農機操作人員的節糧減損意識和實操能力,讓機收減損工作從“口號”落到“實處”,切實守護好每一粒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