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年09月01日 08:37
來源:北大荒集團黑龍江創業農場有限公司
作者:劉雪
點擊量:
本網訊(劉雪 劉顯爽)為筑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全力推進“三大一航母”建設,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全面發力,以“科技賦能、服務下沉”為核心,通過強化示范引領、推動技術落地、建強服務團隊,為農場農業發展筑牢根基,為農業強省建設貢獻北大荒力量。
一、強化基地示范引領,打造“看得見、學得會、見成效”的樣板田。作為農場農業技術推廣的“前沿陣地”,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始終將示范引領作為技術服務的重要抓手。依托60畝核心試驗示范田,劃分為品種展示、肥效對比、綠色防控、單產提升等功能區,集中展示墾川102、墾川糯135等墾豐種業自主研發品種與農場主栽品種在抗逆性、豐產性等方面的具體表現差異;對比測試不同品牌肥料采用測深施肥技術的肥效,重點呈現各品牌肥料在養分釋放速率、作物吸收利用率上的差異;示范水稻病蟲草害采用生物與化學聯合防治的應用效果,同時針對水稻除草劑藥害緩解開展專項試驗,尤其聚焦插秧后二次封閉和莖葉處理中易產生的藥害問題。通過對比種植、現場觀摩、實景講解等,即為農場篩選適配水稻品種、高性價比肥料提供直觀依據,也為農戶精準開展病蟲害防治、高效緩解藥害、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可復制的實操范例。
二、推進技術落地見效,打通“從實驗室到田間”的最后一公里。“技術再好,落不了地也是空談。”這是農業科技服務中心的工作準則。為讓先進技術真正扎根田間地頭,中心構建了“試驗—推廣—跟蹤”全鏈條服務機制,確保技術“學得會、用的好、效果顯”。在技術篩選環節,通過與北大荒研究院、省農墾科學院、八一農墾大學等單位共建院校企科技創新聯合體,結合農場的土壤特性、氣候條件、產業發展等因素,因地制宜篩選出適合本地水稻生產的新質育秧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優質品種配套栽培技術等6項主推技術。針對技術落地中的“痛點”,創新構建“三包”工作機制,組織8名技術特派員包管理區、包技術、包業務,深入田間地頭開展“點菜式”精準服務,有效提升了農戶科學種植水平,更為農場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筑牢了技術根基。
三、提升技術團隊指導能力,鍛造“懂技術、接地氣”的服務尖兵。“技術團隊是服務網的‘神經末梢’,只有自身硬,才能服務好。”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始終把隊伍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通過“內培外引、實戰練兵”,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場、知農戶”的技術服務團隊。為提升技術團隊專業能力,持續深化與東北農業大學、八一農墾大學、農墾科學院等單位的產學研協同合作,依托其資源優勢,每年選派3-4名技術骨干參加進修培訓,邀請專家實地指導;在推行“技術人員包片責任制”的同時,需同步開展相關試驗項目,詳細記錄服務全流程、撰寫試驗報告和技術總結。從田間發現問題到制定方案、落地解決的全程實踐,推動技術人員將地頭積累的實戰經驗轉化為標準化技術規范和針對性的服務方案,既提升了團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農場水稻產業技術推廣提供了更精準的支撐。
從示范田到地號田,從室驗室到黑土地,農業科技服務中心以技術服務為紐帶,將科技力量源源不斷注入水稻生產的各環節。下一步,中心將繼續拓展服務半徑、創新服務模式,讓技術服務網越織越密,為北大荒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注入更強勁的動力。